家私城转型的“序曲”和“续曲” |
编辑:武汉创华星科技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家私城转型的“序曲”和“续曲” |
为期四天的“浙江第八届家私展览会”昨日在二环北路绍兴家私城落下帷幕。
10年以前,“东方家园”家居广场在北复线开门迎客,改写了绍兴家具商场业空白的历史。10年以后,104国道北复线已更名二环北路,原来的二车道拓宽成双向四车道。在东至梅山公路、南至萧甬铁路、西至钟家湾公铁立交桥、北至二环北路的180公顷土地上,已有了15家家私市场。 从“前店后厂”到“综合商贸体” 2001年,家私城开发建设之初曾定位为“工贸结合、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然而随着类似行业的遍地开花,发展瓶颈日益凸显。 “现在家私城建筑面积有120万平方米,市区常住人口只有65万人,相当于人均拥有近2平方米的家私市场。”越城区商贸旅游局局长、绍兴家私城管委会主任马建国表示。 除了体量偏大,绍兴家私行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据悉,全市家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仅200多家,因此大多数商家需要远赴江苏、广东进货,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负担,单纯的家私市场在绍兴缺乏长久发展动力。 “区位优势也并不突出,上海、杭州、宁波甚至下属县市都有大型专业的家具城,很多本土的消费者难以截留在绍兴。”马建国说。 “转变”成为摆在眼前的迫切问题。 经过对广东顺德、东莞和江苏蠡口等地“先锋市场”布局、设计的实地调研,一个以家私为特色,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创意于一体的家居商贸城在市区西北呼之欲出。 “转型升级”三部曲 “商场太多,产品类似,顾客都分流掉了。”“家天下”“联邦家居”商户王争道出了诸多经营者的心声:现在家具生意远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 15家市场、转型后总营业面积将达150万平方米、固定经营户近2000家、直接从业人员12000余人。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如何分享65万人口的有限蛋糕?这是道棘手的难题。三年前,家私城管委会开始了对家私城工业企业转型、市场业态转型、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三部曲”。 “工贸结合、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让企业“缩手缩脚”,市区二环线内家私工业企业开始进入“提转搬”时代。浙江昌丽和荣邦两家企业转型后引进了国内顶级家居连锁——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业内人士分析,“作为首个转型项目,这个国内家具行业‘巨无霸’的到来会给家私城带来更现代的消费体验。” 单一家私销售业导致同质化竞争,主管部门鼓励商场孵化多业态来打“差异牌”。马建国介绍。“业态转换就是剔除重复竞争的部分,市场各自建立特色,并将细节做强做大。”于是,“家天下”开始走高端路线、“正大”衍生出木材市场、“金利门”和“世博”主营红木、“喜得宝”创建大型灯具市场、“形尔尚”转型成市区首家五金机电专业市场。 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配套完善“协奏曲”也正在进行时。鑫洲海湾大酒店、啄木鸟家居服饰转型为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为家私商贸城版图的扩张提供持续活力;刚刚开业不久的“金德隆”快马加鞭,开始了特色餐饮、商务酒店、酒店式公寓等服务业配套设施的招商进程。 关于转型“续曲”的思索 业内人士认为,业态丰富、差异经营等转型手段,或将在今后改善商家各自为政、同质竞争的旧貌。但家私城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内部的升级。在一些市场,虚报价格、售后服务不到位依旧被人诟病。 “人气不旺,就只能依靠夸大材质、报高价格来尽可能多地获利;价格太高,消费者来得更少,就像恶性循环一样。”一位有着十多年工龄的家居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有些品牌的市场报价甚至比出厂价要高出两倍。” 除了要和周边类似业态市场“拼低价、拼优质”外,异军突起的网销渠道也成为家私城强有力的竞争者。如何从周边和网络市场截留当地消费者,如何带领商场走出“旺季不发财、淡季要歇菜”的困境,如何规范家具行业价格监测机制,是经营者和有关职能部门需要携手共建的问题。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目前的家私城仍是家具集散地的天下。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的团队并没有及时运行起来,“一站式”对绍兴家具产业而言还只是一个新概念。各商家如何通过统一标识强化服务,有关部门如何通过协调整合,在更广的层面上打响绍兴家私城品牌,更是转型升级不可忽视的“续曲”。 |
上一条:卖场租金占家具售价的三成 高租金转嫁消费者 | 下一条:订单多赚钱少 板式家具市场份额递增利润大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