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创华星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站

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27-
邮箱:service@didlaser.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陶瓷薄砖走势探析:冰火两重天

编辑:武汉创华星科技有限公司  字号:
摘要:陶瓷薄砖走势探析:冰火两重天
自进入“十一五”以来,节能减排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对应的,在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能源的陶瓷行业也开始缓慢地进行着一次节能减排的调整。尤其经历了近几年能源、原料、人力资源等成本的大幅上涨后,企业对节能减排尤其是节能开始了主动寻找方法的阶段,陶瓷砖减薄也从国家、协会倡导的层面自上而下,成为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之一。

尽管大多数企业并不愿公开承认,却都较为一致地认为,在国家对陶瓷砖节能减排的相关标准出台前,相对于减排的强制性,更愿意投入财力物力进行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成本控制。而对于不少对政策与社会导向更加敏锐且实力雄厚的品牌企业来说,在新标准(无论是针对薄砖的新标准还是在原有陶瓷砖标准基础进行修改的标准)出台前,提前拥有减薄技术或减薄之后完整的产品及营销计划,是顺势而为,更是未雨绸缪。

众所周知,薄砖是未来趋势且是必然之势,然而无论是已经拥有减薄技术及产品甚至是薄板制造技术的企业,还是尚未计划减薄的企业,都似乎一致不看好薄砖市场前景,认为没有标准的限制,很难令大部分企业开始减薄之路。如果薄砖生产企业与产量在市场上没有形成规模,就很难改变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与习惯。然而,制约薄砖推广与市场普,真的只是因为强制性政策的缺失么?

薄砖在市场上的推广,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企业在产品设计及定位上有一定的突破,区别于传统产品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接受与认可。图为某企业推出一款新产品之后,受到了众多经销商的关注和欢迎。

从薄板到薄砖

2007年底,蒙娜丽莎第一条薄板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薄板技术在我国已经可以实现自主国产。

相比目前市场面上大部分处于“超重”状态的陶瓷砖,薄板可谓轻盈不少。常规的抛光砖300×300cm规格砖的厚度达6-7mm,600×600cm的则为9mm左右,而800×800cm规格很多更达到12mm。

根据行业资深专家徐平《薄砖节能减排计算书》计算,以厚度为11.3mm的瓷砖为例,减薄到5.5mm的瓷砖每平方米能节省5.6779千克标煤,这里所指能耗包括了原料运输能耗、粉料制备能耗、产品生产过程已经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其中并未包括产品包装与仓储的能耗。

若传统瓷砖厚度都能降低60%,按2010年市场墙地砖60亿平方米年产量计算,每年仅瓷砖生产就可节约相关原料7200-12000万吨,每年的综合能耗可减少约306亿公斤标准煤,相当于整整3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可观。而节省矿产资源、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节约水资源分别约占60%、50%和30%,效益显著。在2011年时,我国的墙地砖产量已达90亿平方米,其所能减少的能耗更为可观。

从使用角度看,与消费者传统意识中瓷砖越厚越结实的想法不同,事实上瓷砖的厚度不影响其使用功能,尤其薄板的国标出台后,尽管只有5mm甚至更薄的薄板其物理性能并不差,在韧度上由于是板类产品还更强于一般陶瓷砖。业内也经过了几年从质疑到接受的过程,已经认同薄板的物理性能。

在铺贴方面,薄板的方便程度也更便捷,不同于传统使用水泥铺贴的方式,薄板只需运用黏贴剂便可,一方面改善了施工现场的环境,另一方面令装修DIY有了实现的可能。此外,薄板的轻巧令其在建筑外墙的使用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减轻了建筑承重的负担,为建筑实现了在使用过程中节能降耗。

尽管薄板的强度等物理性能已经被业界认可,然而消费者固有思维并未转变,对薄板仍顾虑重重。目前大部分薄板主要使用于建筑外墙干挂,或经过艺术加工后成为背景墙等对强度、硬度要求不高的墙面装饰,甚至于代替一些其他板材类产品用于台面或柜体门。地面,成为薄板目前始终无法突破的界限。而减薄后每平米高达300乃至更高昂的费用也成为薄板进一步普及的拦路虎。

相对于市场的接受程度,薄板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还存在需更换整套生产设备、投入大量费用的问题。生产高投入与市场低收获的强烈对比,成为薄板生产在行业内难以大范围推广又一门槛。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按照《陶瓷板》国家标准厚度小于等于6mm、上表表面积大于等于1.62m2的陶瓷板生产企业仅广东蒙娜丽莎、宁波日泰、山东德惠来等。对于中国数千家陶瓷生产企业的规模来说无疑是沧海一粟。

生产企业的态度间接加大了薄砖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难度,孤掌难鸣,无怪乎蒙娜丽莎企业多次发出希望更多加入薄砖生产行列的竞争“邀请”。

当薄板在市场与生产两方面皆遇冷之时,企业将减薄的目光更多投向了薄砖。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经理唐奇认为不仅在生产的可控性上,薄砖只需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改造甚至于不用改造就可实现生产;其余包括后期施工、运输、安装,尤其施工上不用单独去研究施工过程,而只需将现有的施工与安装方式进行转化,更容易被市场及客户接受,“市场前景也更好。”

势与市冰火两重天

与唐奇持相同想法的企业虽不多但已经能代表目前行业中的主流态势。

据统计,国内现有15家左右的企业在进行薄砖的实验及生产,包括诺贝尔、亚细亚、东鹏、马可波罗、欧神诺、金意陶、宏宇、新中源、汇亚、楼兰等领先品牌,也标志着瓷砖减薄尽管尚未有明确标准出台,但已势不可挡。

在政府、协会及相关宏观政策层面,瓷砖减薄更是势在必行。在2009年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东莞)年会上,薄砖就已经成为与会业界人士的热议话题。2010年中,协会秘书长缪斌更是发出了节能减排攸关行业生死存亡的声音,号召陶瓷企业向“薄型化、轻质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薄型化是关键。

2011年,行业中人都无法忘记,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为了达到“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目标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庄严承诺,拉闸限电限产成为了不少陶瓷企业挥之不去的记忆。

“十二五”一开局,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规划中就明确将“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并清晰行业在“十二五”的主要目标就是“轻量化、薄型化、节水型、功能化的新型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今年3月31日-4月2日,第三届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年会暨标准审议会在成都召开,在这次年会与标准审议会期间,与会的180位代表参加了“薄型陶瓷砖研讨会”与“陶瓷砖国家标准修订研讨会”,其核心就是讨论是否要制定或怎样制定发展薄砖及限制厚砖的标准。标委会也多次表示将在今年内推出陶瓷砖减薄的相关标准。

陶瓷减薄在宏观层面的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对薄砖反映的冷淡。

从15家已经拥有减薄技术并投产的陶瓷企业来看,减薄后的陶瓷砖厚度以5.5mm居多,最厚也不超过6mm,达到了陶瓷板的厚度标准。这与目前大部分陶瓷砖动辄在10mm左右的厚度降低了近50%。

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最开始尝试将产品减薄1mm,却遭遇了同行在市场上冠以“偷工减料”的罪名,致使消费者误解并造成了经销商大量退货的尴尬。一家同样在业内颇具知名度的陶瓷企业,其经销商曾在一次工程招标中使用减薄的新产品参与竞标,被工程方以性能无法保证为由而拒之门外。

一直以来,国内消费者对陶瓷砖产品的认识尚停留在“砖厚产品质量就好”的阶段,也惧怕购买偷工减料的产品给装修带来不良后果,影响居住环境与品质。尽管薄砖在铺贴上可以使用传统方法而不必类同薄板需要新的工艺,但其价格却同薄板一般并不“亲民”。常规薄砖的最低出厂价位为85~95元/平方,最高可达上千元,经过艺术加工的装饰类产品价格则更高,超出了一般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预期,产品越薄应该越便宜,为何还越来越贵?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瓷砖是否低碳、生产过程是否节能与产品使用关联度不大,行业内普遍认为的优势无法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亮点。大部分网友在讨论是否会购买减薄产品时,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老百姓花钱希望买货真价实的产品,而不会在乎其生产过程是否节能,企业是否为此投入了更多成本,没有人愿意花高价去买一件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实惠的产品,尤其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并没有太多科技含量的 陶瓷产品。

减薄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冷清的市场反馈令企业在是否上马减薄项目的决定上裹足不前;令已经开始生产薄砖的企业诸多顾忌,原本就脆弱的薄砖生产圈子越加士气不足。对政策的期待成为几乎所有支持瓷砖减薄企业的呼声。

政策万能?

国家标准是引导并规范企业行为以及确定产品质量的利器,也是消费者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最主要依据。

目前,关于陶瓷砖减薄标准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怎样建立薄型陶瓷砖标准?目前国内已有的陶瓷砖标准中,分类主要为瓷质砖、陶质砖,再细分为有釉与无釉砖,从用途上来说,有地砖、内墙砖、外墙砖、广场砖等等。标准的建立是否会分类又该如何分类?一是建立了薄型陶瓷砖标准后,是否要“限厚”?即薄型陶瓷砖标准只是作为一类新产品的标准如陶瓷板标准一样,还是作为新的陶瓷砖标准实施?

对此,尹虹博士曾在本报的《尹博士专栏》中撰文讨论,他提到“我国陶瓷砖标准化经过两次整合,于2006年才与国际标准整体接轨,现行的陶瓷砖国家标准覆盖了室内外使用的干压或挤压陶瓷墙地砖。并以产品7.5mm厚度划分,对产品的强度性能规定了相应要求,规定了小于7.5mm的陶瓷砖产品的性能要求,并不是没有薄砖的标准。不知新立项的薄型陶瓷砖行业标准如何与陶瓷砖国家标准协调一致,如果突破这些基本要求,整个陶瓷砖体系势必将重新定义,也无从谈起与‘国际接轨’,类似产品也无法进入国际贸易。”

企业对标准的期待主要集中在标准中是否会有相关“限厚”的条款,如果不“限厚”,只是单纯出台一部关于薄型陶瓷砖这类新型产品的标准,与已经面世的《陶瓷板》标准没有太多区别。即企业既可以生产厚砖、也可以生产薄砖,而作为消费者来说,在厚与薄之间的选择,消费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转变,即使薄型陶瓷砖相关的质量标准得以出台,却依然难以让大部分企业都参与到陶瓷砖减薄的生产阵营中来,更无从谈起在终端形成如同全抛釉一般的薄砖“潮流”。

如果限厚,尹博士在文中也提到“薄型陶瓷砖要出行业标准其背景还包含了外墙砖企业要做3~5mm厚小砖的诉求,而这些产品往往强度大多达不到厚度小于7.5mm产品的标准强度要求,若要降低标准的强度要求,不仅有整个陶瓷砖体系的问题,还有个标准的方向问题,实际操作并非易事。”

既然陶瓷砖减薄的目的是为了节能降耗,那么从能耗方面去制约而非单纯在陶瓷砖的厚度问题上纠结应当是较好的出路,尹博士建议:国内要大力推广薄砖,目前首先需要修订的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21252-2007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在该标准中,所有的能耗限额指标都是以每吨产品消耗标准煤为单位,在这样的强制性标准指导下,陶瓷砖产品越薄则能耗越高,甚至超过限额,而应该取缔,完全没有反应出薄砖产品节能降耗的实质,应该将能耗限额指标的单位修订为每平方米产品所消耗的标准煤。

如此一来,从能耗这一源头上进行规范可令企业自动自觉的进行瓷砖减薄,而关于薄型化瓷砖的质量标准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可以促进薄砖市场发展的基础。

目前尚未可知标准的制定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但市场经验已经证实,单纯依靠环保作为卖点,薄砖的前景并不会比薄板好太多。

企业对策

到目前为止,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的产品或品牌并没有哪个是完全依靠国家标准而成功,而是遵循了市场规律以及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对薄砖来说同样需要如此。

与传统瓷砖相同的铺贴方式解决了施工问题,即将出台的标准解决了消费者对质量的信任问题,剩下的必须靠企业自身的产品与营销策略方能突破市场瓶颈赢得先机。

欧神诺技术副总裁郑树龙向记者谈及欧神诺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对薄砖的开发以及定位时介绍,薄砖大力发展的关键不仅是与同类产品做出差异化,更应该做出与传统“厚砖”不同的差异化。消费者担心薄砖的性能,那就在强度、韧度等方面更超过传统的瓷砖,并且从薄砖的设计、应用上做文章。郑树龙说:“已有的陶瓷砖国家标准中,以7.5mm的厚度为分界,对物理性能做出了不同的规定,欧神诺目前的薄砖性能符合现有7.5mm厚度以下的国标。”

据他介绍,欧神诺在薄砖的研究方向上,除了性能,更多关注在产品设计与质感等方面进行突破。薄砖不易与传统陶瓷一般模仿石材或皮革,其薄的特性本身就与石材的厚重感相去甚远,如果消费者选择仿石类产品肯定会倾向于厚砖。而选择模仿木纹、墙纸、金属板等材料能将薄砖的特性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做出与传统产品的不同,欧神诺不仅在坯体上对性能进行增强,加入石材纤维并降低了吸水率,更在产品花色上做到更精致、精美。“我们的薄砖注重设计上下功夫,尤其是对釉面的塑造比传统陶瓷砖更优秀。”郑树龙认为,既然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薄砖的薄是其“软肋”,那就在性能与外观上吸引消费者。且消费者对墙砖厚度的要求不高,因此以墙砖作为陶瓷砖薄型化的突破口更易为市场所接受。

宏宇经过大半年的时间也将于今年7月对其自主研发的5.5mm厚薄型抛光砖进行技术鉴定,其副总经理欧家瑞介绍,宏宇薄砖的研发不仅是在改造原有设备的基础之上进行,对磨具的改造也是一大特色之一。尽管薄砖在市场接受度方面有待提高,但企业自身应当首先具备减薄的技术,再从市场规律方面寻求突围。
上一条:“新实木”地板消费辉煌的背后 下一条:五金厨卫向整体化发展